图片名称

百善孝为先

2019-12-07 13:40

百善孝为先

——黄冈学子有感清明节

自古以来,清明节又叫“孝亲节”和“感恩节”,通过祭祀活动,既缅怀先人的恩情,又教育后辈孝敬老人。清明节的真谛是先人还活着,后人在深沉的怀念。而怀念来自人格,人格来自奉献,奉献来自觉悟,觉悟来自天地精神。

‘山水’同在为‘清’,‘日月’同在为‘明,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,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也是残缺的人格。感恩是活着的人感谢先人或是去世的父母,他们给予生命,有生命才有创造美好的生活。清明是让人们学会感恩,感恩先人,感恩朋友,感恩社会。而对亡者最好的感恩就是好好地活着,活得幸福,活得精彩,活得有意义。

百善孝为先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就是讲孝道,清明时期就是让我们重温孝道的时候,孝,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,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“始于事亲,孝敬父母,忠君爱国,其次事君,终于立年”。感恩,狭义就是感激父母,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,感激社会,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。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。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,是人内在的品质,属于魂,感恩是孝的体现,是人外在的品行,属于形。孝与感恩是思想、是态度、是文化、是行为、是素养、是文明,不孝,便不知感恩,不知感恩便是不孝,孝是人性,孝是根本,孝是美德。

 

教育是让人从善的,中国“教”字就是一个“孝”字加一个“文”字,教育首要的是让人懂得孝道,“百善孝为先”。孝道最核心的内容是敬养父母。这是人的天性“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”。小羊跪着吃奶,小乌鸦喂养老乌鸦,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。

一个连父母都不敬的人,连动物都不如,谈什么道德文章,做人原则,那都是伪君子。对同学们而言,怎样孝敬父母是个很现实的问题。孔子说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制乎”。孩子强调敬,如何做到敬,首先,不能让父母担心。

一个人的品德如何,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它对父母的态度看出来,孝顺父母不是道理而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,更加包括感情上的交流和尊敬。孝顺不是为了博取名声,而是从心底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,可怜天下父母心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要关心老人,更要在思想上多多关心,多和老人沟通。有老人在就是幸福!